所有的小城市都希望傍大腿,但不是所有的小城市都有资格。 前两天,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PS:如今该文件已在官网下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我还是得曝光它。 总的来说,这份文件最大的变化就是:广州、深圳等都市圈的范围缩小了。 换句话说,广东这几大都市圈有了新的定义,有些倒霉鬼被踢出局了! 那么,最新定义是什么?哪些地方成了倒霉鬼? 来来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对比就哭成嘤嘤怪。 下图是此前广东十四五规划里,对省内5大都市圈划定的范围: 图源广东十四五规划 下图则是指引中对广东5大都市圈最新划定的范围: 图源《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 对比这两份文件,不难发现: 广州都市圈的变化就是: 1、韶关、云浮被踢出局,跟广州都市圈没有半毛钱关系。 2、肇庆和清远被纳入广州都市圈的范围扩大,增加了四会市、佛冈县。 3、广州都市圈的面积因此缩小至19117平方公里。 深圳都市圈的变化就是: 1、河源被踢出局,跟深圳都市圈没有半毛钱关系。 2、汕尾除了深汕合作区,其他区域跟深圳都市圈没有半毛钱关系。 3、惠州龙门县被踢出局,跟深圳都市圈没有半毛钱关系。 4、深圳都市圈的面积因此缩小了近3000平方公里,只有13977平方公里。 珠西都市圈的变化就是: 阳江被踢出局,跟珠西都市圈没有半毛钱关系,变为珠海、中山、江门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司阳江同事表示震怒) 潮汕揭都市圈的变化就是: 梅州被踢出局,跟潮汕揭都市圈没有半毛钱关系,剩下汕头、潮州、揭阳三大胶几人。 湛茂都市圈是唯一没有任何变化的都市圈,还是湛江、茂名两个城市自己玩。 不是说好共同富裕的吗?为什么广东有些地方会成为倒霉鬼? 一方面,不是广东不想带飞这些地方,而是上头的文件早已安排得明明白白。 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过《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其中提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划重点:1小时通勤圈! 通常来说,像广深这种一线城市,1小时通勤圈最大半径就是80公里,面积大约2万平方公里左右。 然而,你看看韶关、云浮、汕尾、阳江这些地方,1小时到广州、深圳是很难的,开车基本上都要几个小时。 当然,有的人会说高铁、城轨就能1小时到达,但是路费多贵大家心里也有数,每天花高昂的通勤费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 不过,现在都说“轨道上的大湾区”,广东也确实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如果以后交通方式能够升级,不排除这些地方会再次被纳入都市圈。 另一方面,这些倒霉鬼自身也确实不太能打。 就拿今年上半年的GDP来说,广东21个地级市里,吊车尾的基本就是这几个倒霉鬼,例如云浮、河源、汕尾、梅州。 要知道,像广深都市圈这种高能级都市圈,在对外发展中是要承担重要角色,作为门面担当的。 例如,广州都市圈是要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区,深圳都市圈是要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圈。 那么,既然要在国际上打出名堂,就不得不先在矮子里拔高个,而那些拖后腿的自然要被暂时晾在一边,以后有机会再带飞。 所以,从目前来看,这些不能被带飞的城市,短期内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有钱也不要去碰。 当然,都市圈很大,就算被纳入的地方,也不是所有都有投资价值的。 那么,在最新的指引里,哪些片区有可能成为潜力股? 其实指引里也有答案,咱们就以广深都市圈为例,以下标红的地方可以多加关注: 关于广州都市圈,指引提出要协同构建“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空间格局。 “一核”是构建以广州中心区为主核、佛山中心区为副核的广佛核心区。 “六极”即培育六组外围圈层联动组团,包括: 1、以广州空港经济区、花都城区为核心的广清联动组团,推进广州北部与清远南部一体化发展。 2、以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为引领的佛肇联动组团。 3、加快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南沙-顺德”片区。 4、高水平建设广州南沙中心区,重点建设南沙科学城。 5、依托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推动“强强联合”。 关于深圳都市圈,指引提到要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 “一主”,就是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 “两副”,就是东莞和惠州中心区。 另外,深圳都市圈还要构建“三横四纵”的交通网络格局,打造9个轨道主枢纽,其中包括: 深圳内部: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 东莞内部: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 惠州内部:惠州站、惠城南站。 总而言之,构建都市圈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还是城与城之间的交通建设。 毕竟,只有打通任督二脉,才能造就绝世高手。 仓储货架 ![]() |